Skip to Content

徵人啟事 >> 不可不看 >> 香港消息 >> 台灣消息 >> 精彩評測
AOL Tech

滑鼠左鍵測試器

粉專欄:2010年最推薦珍品和2011年大預言 - 癮科技編輯篇

[撰文:YIN]

每年此時都來個敗家大清算,當然今年也不例外,不過這次想玩點不同的,除了想藉由癮科技的編輯群,說出受不了誘惑買了哪些東西以外,也請他們推薦2010年最值得買的3C類產品,以及預計一下今年2011年3C界會有什麼騷動?這兩題均是需要專業素養來給答案的,癮科技的編輯群,當然能負起此重任(完全無誤)。

今年所出的題目有四題:
(1)2010年3C類最推薦珍品是?
(2)你在2010買了那些3C的東西?
(3)所買的東西中,覺得最值得的是?最不值得的是?
(4)半仙登場!你預計今年3C界會有什麼騷動?


回答的人數跟去年一樣九人,以下的回答順序同樣是用英文字母來排列出場序。感謝癮科技編輯群的大力支持此年度單元,2011年期望編輯群繼續報導更多科技界八卦和新知(怎麼八卦比新知還重要?)給予網友。接下來就來看大家的答案嘍。

繼續閱讀全文 粉專欄:2010年最推薦珍品和2011年大預言 - 癮科技編輯篇


99資訊月:現場特價快報(二)


昨天主要都是幫線上諮詢的讀者尋價,所以沒有拍特惠白板的照片,用文字資訊和大家分享。先和大家分享一個觀念,大家知道為何明明一個資訊月,光Sony的攤位就有四五個嗎?以Sony來說會有一個「主題館」,這是展示宣傳用的,不賣東西。接下來會有一個「一級品牌區」,包括雙A、HP、聯想都會在這個位置設大型攤位,每個攤位都是由多個小型經銷商組成的,所以你前一步問某台機型的產品價格或有沒有貨,下一步問的銷售員答案就會不一樣。

最後就是大通路設的攤位,尤其是世貿三館,幾乎都是如燦坤或其他大型通路所擺下的「品牌攤位」,所以一整個Sony攤位會全部由一個通路商來擔任,所以要去展場血拼如果想要貨比三家不吃虧的話,同一個品牌的攤位可不只一個,都要詢價看看喔!
  • 一館創見攤位(燦坤),Transcend 2.5吋行動硬碟 1,999元(P家購物2,199)
  • Toshiba 主打阿公機 14吋 Satellite C640,16,800元
  • 富士通 14吋 Lifebook LH520 18,600元,再送滑鼠、袋子、清潔組、保護膜、多功能散熱墊
  • Lenovo Edge 13" i3 機種 現金價24,500元
  • Panasonic Lumix LX5,17,200元送4G記憶卡
  • HTC 價格超硬,大概便宜一千塊,但買Desire HD,Desire Z,HTC 7 Mozart和HD7四款新機的話,就送3DVision 5000mAn 大容量行動電池。
  • 蘋果的產品幾乎沒有打折,可以去一館和旗訊擺在一起的店家(B502)詢價,可能會有「95折」的優惠,另外資訊月沒有iPad可買,別白跑一趟。Studio 則升級記憶體(MB)和硬碟(MB,MBP),iMac升級到8G記憶體。
  • 買PS3+2,000就有PS Move&PS Eye

小宇宙新聞:一起加入"不插電挑戰"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事情變成了這樣﹕早上一睜開眼,第一個馬上想到的就是它,整天盯著它不放,睡前抱在腿上,眼睛都快閉上了才依依不捨的離開它的體溫...... 我想我真的投入很深,無法自拔,我病入膏肓,我得的是...... 科技癮。

過去談到網癮,大部份提到的都是網路遊戲,最近越來越多和手機,隨身聽甚至"社群網站"有關的報導顯示,不時檢查電子郵件,各種訊息,擔心電話會響...... 都有可能帶來緊張,注意力不集中,焦慮等等的心理病徵。於是紐約時報,BBC科技專欄和全世界的不同大學紛紛推出"不插電挑戰"。挑戰者在24小時到一個禮拜的時間內斷絕所有科技產品,看看沒有這些科技產品身體會產生什麼反應,人生又有什麼改變。

研究者發現,在"不插電"期間,一些戒癮的症狀紛紛出現﹕暴飲暴食,手足無措,感覺孤獨,緊張,不知道該如何打發時間,在家裡團團轉...... 紐約時報讓挑戰者把經歷做成影片上傳到 Youtube,或許因為這些挑戰者都是出自自願(有些大學研究是採隨機挑人的方式),幾日以後,他們紛紛發覺其實不插電的好處也不少,例如﹕比較容易專心,時間多了很多,心情放鬆許多...... 等等。

請問各位癮科科過去有這種"自願/ 非自願/ 半自願不插電"的經歷嗎? 身邊沒有電子產品的時候,會不會有發冷、顫抖、口吐白沫的症狀?

@Cosimo (可能要送到無人島才能成功戒除...)

我問你答﹕有了臉書以後,你的人際關係.....


不管裡面有多少是真的,《社群網戰》的確是部很好看的電影。包括選角,包括劇本,包括掌握的絕妙的節奏、剪接,包括還沒看就已經在網路上下載到的電影配樂也稱得上是近日聽到最精彩的。

電影記錄了臉書戲劇化的崛起,裡面一句「以前我們住農村,後來我們住城市,以後我們會住在網路上」綜合了臉書對人類生活根本性的影響。它就像兩個小時的"臉書懶人包",如果有什麼 1.0 人類還沒有跟上2.0這班車的話,看了這部電影也可略知一二。

就像《臉書上的生活》這個兩分多鐘的影片所呈現 / 預告的,無論好壞,臉書改變了我們的生活。臉書讓我們更容易快速地維持各種人際關係,但也有可能讓我們的生活過份曝光﹔我們有可能在臉書看見朋友的某些行為而和他絕交,也有可能在臉書上遇見靈魂伴侶。

臉書讓你找到了久違的好友同學,還是奪走了你本應和朋友相處的寶貴時間﹖它讓你和朋友家人變得更親近,還是更隔離﹖臉書讓你變成萬人迷,還是讓你發現你根本不會在社群網路上表達自己﹖請問各位,臉書如何改變了你的人際關係﹖

Ms Cosimo (已經把全部人際關係外包到網路了)

小宇宙調查﹕你是真正"數位人"嗎?


創意和教育專家 Sir Ken Robinson 提出,數位時代裡有兩種人,一種是生來就有網絡、手機的"數位人",還有一種是靠著後天適應學習信任這些東西的"適應人"。兩者平常都使用科技,但腦中思考方式和邏輯卻大不同。

他說了一個故事舉例說明,他問他女兒為什麼不戴手錶,她女兒奇怪地看著他說「戴這個東西要做什麼,它只會做一種事情!」 新時代的"數位人"是不用手錶的,因為科技發達到讓手錶看上去像聽卡帶 - 一次只能聽一捲。

想想當年從錄音機過渡到錄音筆中間也拖了一陣子,因為"沒有東西在跑總覺得沒錄到" - 和阿媽硬要把洗衣機洗完的衣服再洗一次,因為不相信洗衣機洗的乾淨的心情有什麼兩樣。其中差別不過是人工轉機器,和類比變數位的不適應罷了。

這麼一想,數位人不削用的東西可多了﹕地圖、報紙、書、指南針、老師、女友...... 正所謂一機在手,萬用無窮,要這些東西做什麼?!

請問各位"數位人",你是什麼時候開始放棄手錶地圖,成為真正"數位人"?各位仍在適應過程中的"適應人",你最難克服的實體轉虛擬習慣又是什麼?

Ms Cosimo (原來"手錶"不但是地位也是落後的象徵...)

小宇宙請問﹕哪個 app 真的改變了你的生活習慣?

我們都知道運動讓人健康﹐減壓﹐但任何像我一樣很難保持運動習慣的人都知道﹐從"知道"到"體會到"﹐從"體會到"到"做到" 中間的距離可不是一般的長。畢竟人是習慣的動物﹐要養成完全不同的生活習慣﹐就像不運動的人突然運動一樣﹐都會弄得自己全身酸痛﹐或是感覺不快。 (午茶習慣倒是很容易養成....)

既然手機無所不在﹐或許它真的能幫助我們改變習慣。一位叫Lucius Kwok 的紐約工程師就開發了這樣一個 app﹐還特別拍了一個廣告。影片是這樣開始的﹕「我的名字是 Lucius﹐我做了這個 Couch to 5K (沙發到五公里) app﹐是因為我想鼓勵自己跑五公里 - 一口氣跑五公里。」

這個 app 會先給你五分鐘的熱身時間﹐然後帶著你慢跑或快走﹐讓你慢慢建立鬥志﹐還會自動把手機裡的音樂變成你的個人化運動背景音樂﹐還有 GPS 自動定位功能﹐看電子書﹐上 Twitter...... (後面這幾項似乎有害公共安全﹐請小心使用)

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但是... 科技有可能改變人性嗎﹖一個成功的 app 真的可以改變我們的懶惰﹐讓我們從沙發爬起來大跑五公里... 甚至十公里﹖請問各位﹐哪個 app 真的改變了你的生活習慣﹖

Ms Cosimo: (Lucius 你真的有改變習慣嗎...... )

跳轉之後可看影片


繼續閱讀全文 小宇宙請問﹕哪個 app 真的改變了你的生活習慣?

國外Pentax Forum的Pentax K-5與K-7 ISO比較照片


若單就外型設計以及機能來看,Pentax K-5算是K-7的改款,K-7在眾多Pentax的使用者心目中,是一款除了高ISO表現以外,CP值相當高的一款中階相機,但慘不忍睹的高ISO表現,在使用Sony CMOS感光元件的K-x推出不久後,旋即被Pentax用戶嫌到臭頭。不過K-7在本質上,仍有著緊緻的金屬機身、高環境抗性以及100%視野率的特色,也讓不少現任Pentax用戶相當期待這次K5的表現。

K-5一改K-7所使用的三星1,460萬像素感光元件,傳聞中使用來自Sony的1,628萬像素Exmor CMOS,然而在更換感光元件之後,K5到底在影像品質方面進步了多少?國外的Pentax Forum已經有網友使用K-5以及K-7進行各ISO值試拍,而這位網友提到,影像品質以及影像的呈現方式是主觀的,所以即便同樣的感光元件,在不同的影像處理引擎下,也會有截然不同的感受,至於科科喜歡K-5或是K-7的表現,就麻煩移駕引用來源一探究竟。

小宇宙請問﹕個人化﹐改手機﹐風騷還是噁心﹖


怎樣的手機可以讓我們感覺獨一無二﹐"見機如見人"﹖女士們可以吊個可愛小吊飾﹐貼點小貼紙﹐甚至買個可愛布套讓它變兔子還是變狗熊。高級一點可以買個名牌手機袋﹐或是貼個水晶加真鑽。輕輕鬆鬆就可以裝名媛扮貴婦做女王把手機個人化。

男士們就沒有這麼好辦。雖然手機如此多﹐好用的手機人人用﹐難不成一定得賣血搞一臺 Vertu 才能備感尊榮﹖高級的 Colorware 固然令人眼前一亮﹐但同時也感到口袋一涼(可以再貴一點......)﹐可愛的手機包膜讓人會心一笑﹐卻也有可能被同事白眼 (還不是為了把妹裝可愛......)

仔細想想﹐似乎真的很少看見男士改手機改得恰到好處﹐是因為選擇太少﹐還是真男人就應該平實不花悄﹖請問各位對男子漢改手機的想法是什麼﹖怎樣的手機曾經讓你噁心﹖怎樣的手機又讓你大呼帥氣﹖

Ms Cosimo (為何無法回憶起一臺好看的"個人化手機"...)

小宇宙請問﹕版權算什麼﹖高達說﹕我只有義務。


時常聽見這樣的例子﹐讓我們也試著想像﹕結束忙碌的一天﹐回到家裡﹐坐在電腦前享受一個人的時光﹐打開那個期待已久的電影 / 軟體 / 漫畫 / 愛情動作片 / 音樂檔﹐突然﹐幾個人破門而入﹐還沒來的及穿起褲子換上正常衣服﹐雙手被反剪在後﹐扣上手銬﹐背著日光燈的警察黑著臉向你宣判﹕我們接到通報﹐現在以違反智慧財產權條例將你逮捕﹐你有權保持緘默﹐但無權下載盜版﹐證據確鑿﹐人贓俱獲﹐帶走!!

你衣衫不整地被拉到外面﹐父母在哭泣﹐鄰居竊竊私語指指點點﹐連隔壁的菲佣都對你搖頭! 你想對他們大叫﹕我只是下載了_______﹐有這麼嚴重嗎﹖﹖

這是住在法國鄉下的一位克萊門先生心中的吶喊。他因為下載了上千首歌﹐而被指控違反智財法﹐面臨兩萬歐元的罰金。當然這也沒什麼了不起﹐無論是下載網站被某個地方法庭勒令關閉﹐或哪個倒霉鬼突然被拖上法庭﹐被幾大產業控告要付上一個天文數字的代價都時有耳聞。這次會上新聞是因為克萊門先生打了五年的官司﹐一路打上法國最高法庭還不夠﹐現在要繼續告到歐盟法庭的時候﹐新浪潮導演高達突然伸出援手﹐不但捐錢補助他部份官司費用﹐還在最近一次的雜誌訪問裡聲稱﹕「根本沒有所謂的智慧財產這種事﹐版權這種事毫不切實。作者沒有權利。我也沒有權利﹐我只有義務。」

除了高達以外﹐在文壇上一向頗受爭議的法文作家韋勒貝克(Michel Houellebecq)的新作也被指控"剽竊"Wikipedia裡的一段資料。韋勒貝克本人和出版社自然拒絕這種說法﹐而聲稱抄襲的幾百字也是一種反諷和反應現代社會的"寫作方式"。

創作者是既得利益者﹐難道不應該捍衛智財或版權﹖還是既得利益者其實是這些大公司﹐創作者在遊戲中也不過是受僱的無產階級﹖高達聲稱為了持續撼動"權威"﹐他願意犧牲個人利益。但若有人照本宣科抄襲韋勒貝克書中幾百字﹐他是否也能接受他人這樣的"寫作方式"﹖

請問讀者間的創作者和... 享受創作者﹐如果沒有版權﹐是否會影響你創作的欲望﹖如果一切內容付款"自由心證"﹐你真的會付錢支持你喜歡的創意嗎﹖

Ms Cosimo (付出代價更快樂)

小宇宙請問:我們還需要老師嗎?


大家都知道"貧民百萬富翁"這部電影,也有些人知道這部電影是由一部叫"Q&A"的小說改編而成。但可能沒有多少人知道,Q&A 的作者印度外交官Vikas Swarup 是從哪裡得來的靈感。這個答案要從1999年說起......

當時,身在印度的 Sugata Mitra 在公司對面的土牆上鑿了一個洞,放進一台電腦,觀察附近失學的孩子們會有什麼反應。過了不久,一位少年好奇地走近,沒幾分鐘就自己學會了操作滑鼠,使用電腦。一位少年很快變成了一群,出人意料的是,一輩子沒用過電腦的他們,靠著互相討論學習,很快開始在網路上查詢資料,學習新知。

從那時候開始,Sugata Mitra 開始在印度各個貧窮地區放置這樣一台電腦,簡單稱為"鑿壁上網" (Hole in the Wall, HIW) 計劃。發現在沒有任何人指導的情況下,這些偏遠地區的小孩不但能自動自發地從他留下的CD教材裡學習,還因為電腦是英文操作,自己學會了英文!這項發現不但驚人,還破除了許多教育者"學習必須要有老師"的刻板想法。

實驗不只在印度,還在許多其它國家實行。他們在意大利某個小學把學生分成四人一組,一組使用一台電腦,提出問題以後讓他們自己找出答案。發現他們不但能自己找出答案,互相討論、加深印象,回家後還會自發性地繼續研究這些課題。

他們發現,這種靠著提供學習環境,減低或完全不靠老師或他人的低干預性教育(Minimally Invasive Education),不但比傳統教育能提起孩童學習興趣,更能減低教學成本。 Sugata Mitra 轉述科幻小說家Arthur C. Clarke 的一句話"如果老師能被機器取代,就應該被取代。"

只要是內星人幾乎都有"痛苦學習"的經驗,相反地,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就算花多久時間學都沒問題。各位對這項研究有什麼看法? 這麼說來,我們還需要老師嗎?

Ms Cosimo (不太受教,喜歡自發)

Sugata Mitra 教授 Blog
Hole in the Wall 網站

繼續閱讀全文 小宇宙請問:我們還需要老師嗎?


最新15則讀者回應

熱門討論新聞




關於Engadget 中文版

Engadget是一個站在消費者立場的數位頻道,每天更新超過10篇的科技玩意新聞。Engadget的收益來自於廣告,而網站所有的廣告都會明確標示,不會讓讀者有所混淆,所刊登的每一則文章絕對不作置入性報導,這也是Engadget最重視的精神。

AOL.tw 新聞